记者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获悉,该校先进增材制造中心(RCAM)联合多家国际机构,开发出一种新型3D打印钛合金,生产成本较传统Ti-6Al-4V合金降低约三成,且在强度与延展性上实现显著提升。这一突破性成果已发表于《自然·通讯》,并已申请临时专利。
“以铝代钒”破解成本瓶颈
传统钛合金Ti-6Al-4V依赖稀缺金属钒作为强化元素,近年来钒价持续飙升,制约了其在航空航天及医疗植入物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RMIT团队通过材料基因工程方法,以廉价铝、铁、铜等元素替代钒,并优化激光粉末床熔融(LPBF)工艺参数,成功抑制了柱状晶生长,获得均匀等轴晶组织。实验数据显示,新合金屈服强度提升12%,延伸率提高20%,而原料成本下降29%。
“打印缺陷”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研究通讯作者Mark Easton教授向记者解释,合金凝固过程中的柱状晶带易导致力学性能各向异性,是长期困扰增材制造的难题。团队通过建立“成分-工艺-组织”关联模型,首次提出以电子/原子比(e/a)和混合焓(ΔH)为判据的“柱状晶-等轴晶转变(CET)”预测框架,可针对不同打印设备快速设计出适配合金成分。
产业化路径初现端倪
记者了解到,RMIT团队正与国内某大型航空企业通过“中澳联合实验室”推进技术转化。首阶段将聚焦于飞机舱门铰链、液压阀体等承力部件的试制,预计单件生产周期缩短40%,材料利用率提升至92%。项目牵头人Ryan Brooke博士透露,团队已收到来自长三角地区三家医疗器械企业的合作意向,拟共同开发个性化骨科植入物,目标在2026年完成FDA与NMPA双认证。
186 0
登陆后参与评论
2025-07-30 11:15:41
2025-07-30 10:39:35
2025-07-30 10:37:37
2025-07-30 10:35:26
2025-07-30 10:33:08
2025-07-30 10:27:34
2025-07-28 11:24:21
2025-07-28 11:18:24
2025-07-28 11:07:48
2025-05-27 09:56:12
2025-05-19 11:30:30
2025-05-19 11: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