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混凝土突破性进展 固碳效率提升142%

打印派   2025-07-28 11:24:21

全球建筑行业正迎来一场材料革命。近日,一项发表于《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的最新研究揭示,一种创新型3D打印混凝土,通过巧妙融合硅藻土与周期性极小曲面(TPMS)结构,其二氧化碳捕获能力较传统混凝土提升高达142%,为全球碳减排目标带来了新的希望。

众所周知,混凝土作为全球最广泛使用的建筑材料之一,其生产过程贡献了全球约8%的二氧化碳排放。长期以来,将碳捕获与储存(CCS)技术直接融入混凝土的努力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碳化反应缓慢、能耗高以及在提升孔隙率以增加吸碳量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力学性能的牺牲。

这项由国际研究团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有效解决了上述难题。研究人员利用3D打印技术对混凝土的几何形状和材料布局进行精确控制。通过将天然丰富的多孔生物矿物质——硅藻土(Diatomaceous Earth, DE)——以7:3的重量比与波特兰水泥混合,形成了一种新型粘合剂。硅藻土独特的分级孔隙结构及其保水特性,在保持材料可打印性和结构完整性的同时,显著增强了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

更引人注目的是,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引入了钻石基周期性极小曲面(TPMS)结构设计。这种复杂而精确的数学几何形状,在保持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极大地增加了混凝土的表面积与体积比。相比传统实心矩形结构,采用TPMS单元的3D打印混凝土可减少66%的材料用量,同时表面积与体积比提升274%;而模块化TPMS混凝土梁的材料用量甚至可减少78%,表面积与体积比提升达515%。这一设计使得二氧化碳能够更深入、更均匀地渗透并被材料捕获,这是传统混凝土难以实现的效果。

实验结果令人振奋:在饱和石灰水中固化28天后,这种新型硅藻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传统波特兰水泥混凝土相当。在仅7天的时间内,3D打印的硅藻土TPMS混凝土每公斤水泥捕获了488.7克二氧化碳,相较于标准混凝土,碳吸收效率提高了142%。此外,硅藻土基结构还有助于碳酸钙晶体的成核和生长,进一步增强了材料的长期强度。

这项研究不仅证明了通过精心选择材料和采用先进数字制造技术,可以实现碳存储与建筑性能的完美结合,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可规模化的策略,有望在未来建筑中实现主动减碳,同时维持甚至提升现有建筑标准。这无疑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预示着一个更加绿色、智能的建筑时代即将到来。


0

248 0

发表评论

登陆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