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完成首例3D打印辅助下颅内肿瘤切除术

lydiazhang   2017-06-23 15:03:50

2017年5月25日,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脑病外科黄涛主任团队联合麻醉科,完成医院首例3D打印辅助下颅内肿瘤(复杂窦旁脑膜瘤)切除术,安全、成功地解决了反复困扰朱阿姨的头痛问题。


头痛,让微笑远离我的生活


“头痛以前自己可爱笑了,感觉自己很幸福”,广东惠州的朱阿姨苦笑着告诉笔者。原来,2个月前朱阿姨出现头痛,初起以为是劳累、休息不好所致,未予重视,随便买点药吃,但是头痛总是反复,且越来越严重,到当地医院就诊,做了头颅CT后确诊为左额顶部矢状窦旁脑膜,医生告诉她肿瘤位于脑重要功能区(中央沟)附近,需要手术治疗,而且周边有大的血管,术中大出血、术后瘫痪等风险很高,建议去“广州大医院”手术。朱阿姨得知病情后,情绪跌到低谷,再也没有了笑容。

 

“脑子里生了瘤子,还这么复杂”,真是晴天霹雳,万一如医生所说,不仅自己痛苦,还连累了丈夫孩子,每每想到这,朱阿姨就暗自流泪,家人也是倍感压力,心情十分沉重。经上网查询、熟人打听,朱阿姨和家人最后选择了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脑病外科黄涛主任团队。


抉择:手术OR保守治疗


入院后,黄涛主任带领团队人员为朱阿姨做了详细的头颅MR、CT等影像学检查(平扫、增强、MRA、MRV等),并多次与影像科张思伟、陈志光主任团队进行病例讨论,详细分析影像资料各细节:肿瘤位于重要功能区-中央沟附近,其根部生长于矢状窦旁,矢状窦是人脑中最粗大、最重要的静脉,肿瘤对窦压迫粘连严重,甚至已破坏了窦壁,而且肿瘤的四周均被粗大的回流静脉包裹,手术过程中窦或回流静脉破裂、出现无法控制的致命性出血等风险高,一旦这些风险发生,轻则患者术后瘫痪在床、丧失自理能力,重则短期内危及生命。


如果选择保守治疗不做手术,肿瘤会继续生长,患者不仅头痛加重,将来还会逐渐出现偏瘫等,而且肿瘤越大,矢状窦破坏就越严重,手术难度和风险就越大。“做手术,风险就给了医生;不做手术,风险就留给了病人”,黄涛主任经常这样说,本着职业的责任感和“一切以患者中心”的初衷,黄涛主任详细和患者、家属沟通了病情,建议手术治疗,家属也充分理解手术的风险,选择了手术治疗。


多学科协助及新技术的使用


朱阿姨正值中年,是老公的“贤内助”、女儿的“避风港”,术前除头痛外,没有任何症状,因而此次手术除切除肿瘤外,如何保障病人的安全和生活质量是重中之重!“医疗安全是对患者最大的负责”、“绝不能为了切除肿瘤牺牲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些是每个外科医生的原则,“保证生活质量的同时最大程度切除肿瘤”是术者的最大愿景。为此,在多次的病例讨论后,黄涛主任和影像科张思伟主任团队决定借助3D打印技术设计手术方案。


3D打印技术是近年来前沿科研热点,是计算机专业、打印专业及医学生物等专业跨学科合作的结晶。将朱阿姨的头颅MR、CT等影像学原始数据进行融合,与专业3D打印科研团队合作,利用计算机技术重新建立数据模型,最后用特殊的“打印机”将朱姨颅内的肿瘤和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血管、神经等)按照1:1的比例“打印”出来。术前通过打印的模型,从各个角度了解肿瘤与其周围血管、神经的关系(距离、方向等),通过对模型的反复揣摩,选择了大小仅1*1cm的血管间隙作为切除肿瘤的入路,设计了手术方案,并对血管损伤、出血等术中可能意外做了详细的应急方案。


5月25日,在芳村医院麻醉科洪庆雄主任团队的配合下实施肿瘤切除,手术由黄涛主任、沈有碧和薛道金主治医师共同完成,术中所见与3D打印的模型一致,手术按预期方案进行顺利,术中全切肿瘤,未损伤任何重要静脉和神经,术后复查头颅MR提示肿瘤完全切除,矢状窦及回流血管血流通畅。


术后第二天,朱阿姨就可下床活动,现已出院,恢复了原来的生活,头痛消失了,笑容又回到了脸上。

黄涛主任介绍,3D打印辅助外科手术属高新科技在医学领域应用的又一典范,其打印模型有着任何2D、3D图像所不具备的优势,尤其适合颅底复杂肿瘤、颅内复杂血管畸形的手术应用,另外在肝胆外科、骨科等其他专科都有较广阔的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应用,以便更好地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0

552 0

发表评论

登陆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