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科学研究所(IISc)材料工程系最新研究提出一种创新回收方案,可将废弃渔网转化为3D打印线材。这项发表于《化学工程杂志》的研究通过新型化学工艺,成功实现了对渔网和汽车零部件中常见塑料——聚酰胺66(俗称尼龙66)的高效回收,在循环利用过程中仍能保持材料优异特性。
研究团队在催化剂作用下,将化学交联剂三聚氰胺融入含有PA-66的熔融废料中。这种被称为酰胺交换的反应速度极快,足以在工业级高通量挤出机中完成。论文第一作者、IISc博士生S·维马尔·库马尔指出:“该工艺专为工业化生产设计,整个反应过程不超过两分钟。”实验表明,由此获得的再生尼龙材料即使经过三次回收处理,仍能保持增强性能。
研究通讯作者博斯教授用生动比喻解释技术原理:“想象一根面条——过度搅拌会碎裂成无数片段。但若能将所有碎片重新编织成新分子,就实现了对原始材料的解构与重构,最终获得性能提升的再生材料。”
实验证明,该工艺生成的再生尼龙具有卓越强度,可用于制造需要刚性的产品。博斯透露:“我们正探索将其转化为公园长椅、道路分隔栏或人行道地砖的可能性。”由于废料转化耗时极短,该项技术更具规模化应用潜力。
博斯联合创立的VOiLA3D初创企业正运用这类再生材料,开发家居用品与土木基础设施产品。经该工艺再生的PA-66材料已通过实践验证,成功3D打印出座椅与快艇等实物。
18 0
登陆后参与评论
						2025-11-04 10:20:43
						2025-11-04 10:19:00
						2025-11-04 10:15:10
						2025-11-04 10:07:52
						2025-11-03 11:15:05
						2025-11-03 11:12:11
						2025-11-03 11:09:56
						2025-11-03 11:08:35
						2025-11-03 10:57:12
						2025-11-03 10:21:41
						2025-10-31 11:47:06
						2025-10-31 11: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