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增材制造的下一幕:权力格局变迁、陶瓷材料突围与椅旁诊疗的现实考量

打印派   2025-10-20 10:35:55

牙科增材制造正在走向成熟,但发展并不均衡。增材制造研究公司的最新研究描绘了这样的市场图景:低成本LCD设备商实现可观出货量,而部分供应商仍占据超比例营收份额——这形成双速发展体系:桌面级设备快速普及,已验证技术栈持续盈利。

AMR研究副总裁兼报告主笔Scott Dunham指出其研究方法采用混合模型:"自下而上建模从关键打印技术供应商层面切入",再通过"自上而下输入进行精准校准"。该工作流呼应价值链逻辑:硬件装机量催生材料需求,进而推动打印服务,这种务实方法能有效追踪价值真实流向。

权力格局重构

AMR报告将出货量领军者与营收领军者区分呈现,这揭示了关键差异:低端设备数量增长正在扩大用户基数并培育市场,而营收仍集中在将硬件与已验证材料、软件及服务捆绑的供应商手中。技术栈掌控力依然优于单纯设备销售。

地域因素将激化竞争。当问及谁能颠覆现有营收排名时,Dunham指向亚洲市场:"牙科护理缺口更大",新进入者可能"从起步就整合数字化与3D打印",而非在传统工作流中嫁接工具。西方市场则以连锁牙科为抗衡力量,行业整合"政府管控较少",3D打印正日益成为"差异化竞争与规模化生产工具"。自下而上的技术普及与自上而下的集中采购将同步推动行业变革。

陶瓷崛起与金属滞涨

报告最关键的预测含蓄而有力:陶瓷材料正迈向产业化。Dunham将"成熟度"归因于II类材料获监管批准,以及专注特定适应症的系统(包括单冠打印平台)。这并非单一技术突破,而是已验证工作流的稳步拓展。

对金属粉末床熔融技术意味着什么?"多数金属修复体/装置的生产量将基本持平"。随着数字化普及,金属仍存增长空间,但即便在可摘局部义齿等主力领域,也可能被整体打印义齿等非金属路线分流。对加工厂与设备商的启示明确:核心领域坚守金属,在法规、材料与产能协同的领域发力陶瓷工作流。

椅旁制造的理性展望

对于诊室打印,AMR持审慎态度。减材椅旁系统的发展经验提供参照:效率提升释放产能,病例总量增加,但加工厂仍能"向上发展,因为整体效率提升且无人能包揽所有环节"。关于加速因素,Dunham强调靶向验证系统(如使用II类材料的冠修复打印机)更可能是渐进推动而非颠覆性变革,应用正以"稳健步伐"推进。

对加工厂而言,这非末日而是转型契机。诊所将逐步内部化部分业务,随着工作流简化验证,这些业务价值将持续提升。专注设计、复杂适应症、多材料整合与合规管理的专业加工厂,将比依赖标准化产量的工厂更具优势。

软件:核心却未获充分讨论的领域

AMR的重要发现之一,是软件构成牙科增材最大营收板块。这契合行业观察:盈利核心在于已验证CAD/CAM工作流、排版调度、DICOM转模型工具、质量追溯及日益增长的AI辅助设计。虽然报告结构聚焦硬件与材料,但营收构成揭示了竞争壁垒的深化方向。

趋势脉络解读

整体趋势脉络清晰可辨:

  • 技术栈经济学:将硬件与已验证树脂/陶瓷、软件及服务绑定的供应商,将在单价普降中守护营收份额

  • 材料转向:II类陶瓷发展势头与金属持平预示需谨慎调整产品组合

  • 渠道演进:短期椅旁打印与加工厂互补;中期影响取决于专用系统获批应用速度

AMR完整研究包含公司层面预估、区域细分及将宏观趋势转化为决策依据的对比图表,需要深挖供应商动态、材料发展路径及椅旁与加工厂经济学的读者可从中获取细节。


0

15 0

发表评论

登陆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