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克萨斯大学新技术 患者有望数小时内佩戴永久牙冠离开诊室

打印派   2025-10-20 09:19:19

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的研究人员取得重大突破,开发出采用牙科修复"黄金标准"材料——氧化锆的当日3D打印修复技术。这项创新将彻底改变牙冠、牙桥、贴面等修复体的制作方式,通过提速、个性化和便捷化重塑患者体验。目前研究团队已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支持,正全力推进该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技术瓶颈实现突破
牙冠作为覆盖受损牙齿的保护壳,也是固定牙桥的重要支撑。当前市面上的当日3D打印牙冠多采用强度欠佳的陶瓷树脂,而传统氧化锆牙冠则依赖铣削工艺,这种制作方式既限制设计自由度又存在微裂纹风险。

攻克"脱脂"技术难关
研究团队成功破解了氧化锆3D打印后处理耗时过长的核心难题。在打印完成后,牙冠需经过脱脂(清除氧化锆颗粒间的树脂)和烧结(使颗粒熔合固化)两道关键工序。传统脱脂工艺耗时长达20-100小时,成为制约技术发展的主要瓶颈。

机械工程系Majid Minary教授解释道:"脱脂工序必须缓慢进行。加速会导致聚合物分解产生的气体无法及时排出,致使牙冠开裂。20-100小时的脱脂时间显然无法满足当日诊疗需求,这正是3D打印氧化锆永久修复体未能商用的根本原因。"

创新工艺实现跨越
通过采用多孔石墨毡增强导热效能,配合真空系统及时排出气体,团队将脱脂时间压缩至30分钟内。Minary教授表示:"运用这项技术,医生可在诊室内为患者实现数小时内完成氧化锆牙冠的全程制作。"

产学研协同发展
该项目汇聚了Pan-AM牙科实验室、3DCeram Sinto公司及修复学专家Amirali Zandinejad博士等多方力量。研究团队近期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55万美元的技术转化资助,用于加速推进椅旁3D打印氧化锆修复技术的临床落地。

技术优势显著
相较于树脂材料,3D打印氧化锆牙冠具有更卓越的强度与定制能力;与传统铣削工艺相比,又能实现更复杂的设计且降低开裂风险。这不仅有助于减少材料浪费、降低成本,更让医生真正具备当日完成永久修复的治疗能力。

Minary教授强调:"这项技术实现了更高程度的个性化定制,显著缩短治疗时间,让患者仅需一次就诊即可获得永久修复体,真正提升了诊疗体验。"


0

26 0

发表评论

登陆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