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和精准化、个性化医疗需求的增长,3D打印技术在医疗行业应用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得到了显著发展。在应用的广度方面,从最初的医疗模型快速制造,逐渐发展到3D打印直接制造助听器外壳、植入物、复杂手术器械和3D打印药品。在深度方面,由3D打印没有生命的医疗器械向打印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组织、器官的方向发展。

3D打印在医疗行业的四大应用

  • 术前演练

    利用3D打印技术还原出病患部位模型,让医生更直观地了解病理结构,增加了手术的成功率

  • 医疗器械

    包括助听器、护具、假肢等外部设备以及关节、软骨、支架等内植物

  • “量身”制药

    根据患者的生理特点、具体需要调配药物提高了药物的有效性

  • 生物打印

    利用人造血管、心脏、神经、皮肤等来修复、替代和重建病损组织和器官

3D打印技术在医疗上推广普及的三大难点

  • 首先是设备技术尚不够成熟,3D打印设备要获得引进医院的资质,一在产品精度上要有所保障,二是需要经历繁琐的审核流程。医疗领域容不得一丝差错,而目前 3D 打印技术的成熟度还不够完善,精细度能达到手术级别的3D打印厂商更是少之又少。而通过 ISO 申请的过程少则一年,多则数年,繁琐的政策审核流程无疑让技术的普及应用带来了滞后。

  • 其次是医生的教育培训系统有待完善。目前对3D打印的手术培训还比较少,要得到大规模的传播和应用,离不开医生的专业教学,现在医院的 3D 打印技术还处于一种早期探讨的状态。而究其背后的原因,主要在于目前 3D 打印厂商还没有和医院形成联动,一同规范手术操作标准流程,研发培训内容。对 3D 打印的手术方案研发仅停留于单个科室的“单打独斗”,未能形成良性循环。

  • 第三个问题在于要实现医疗领域的商业化,3D打印的闭环尚未形成。要引进医用的3D打印机同样会带来一笔不菲的开支,医院是否有开放的心态愿意进行尝试,同样也要面对资金的考验和观念的洗礼。再者对于患者而言,传统的保守疗法也已经比较成熟。新式手术由于定制化的特点,成本较高且收费昂贵,也给它的推广带来了阻碍。

未来医疗3d打印的三大发展方向

  • 安全化

    随着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术前利用3D打印制作脏器模型可使医生对患者相关解剖结构有一个更加直观、真实、准确的了解,有利于与医患沟通,其中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效果尤为明显。

  • 个性化

    3D打印技术可实现将实体变为三维数据,然后再通过设计将数据转化为实体模型的过程,这就为医疗行业的个性化应用提供可能,尤其是在齿科。

  • 产业化

    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3D打印医疗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在骨科、齿科、手术导板及个性化植入物等各个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但仍需要一个产业化的过程。